偶然發現公司微信上征稿的一次活動,是關于準則的,很久沒動過筆寫稿了。自己在這個公司工作也兩三年了,突然想寫寫稿,卻發現這腦子里的墨水都干了。寫了好幾次開頭,撕了好幾次開頭。后來靜下來想了想,自己不用想太多,想太大。因為現在準則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
記得我剛來公司時,心里其實是有點“憋屈”的,好歹也算個“文化人”,這玻璃廠是自己該去的地方嗎?沒文化的苦力才會來這種地方,抱著過渡者地心態就想著“混”幾年,甚至幾月。初來乍到,那時公司的準則還未開展,無論是公司還是員工的工作都是比較缺乏準則的,自己當時甚至還有點想早日退出,不過幸運自己待了下來,還記得當時的所有車間工作和日常全是“自由”的,“開放”的。反正只要把“活”干了就行。工作也沒啥標準,先干這個,后干那個,或者先干那個,后干這個,反正做了就行。車間到處可看到“亂”干的現象。食堂吃飯三五成群,熙熙攘攘。這家伙都有點想趕集似的。到了食堂,翹翹二郎腿,說話聲音嘈嘈雜雜,浪費的飯菜一桶一桶不要錢似的。公司的物品沒了就報,從來也沒有認真地臺賬。反正是用的公司的這樣的心態。至于小物品,就更不用提了。也許大家可能覺得我說的有點嚴重,但這樣的現象當時也確確實實每天都在發生。自己當時也覺得,公司這樣下去,如果行業不景氣,也就是“混”幾年。好的風氣也會被壞的風氣所感染,一個好員工很容易被這種“自由懶惰”的風氣感染也變成一個壞的員工。就像家鄉話,好的不好學,壞的還不好學嗎?也許有的員工也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幸運的是公司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持久下去的危害,公司也必須進行一次大過渡。準則也從那時后逐漸蔓延,貫徹了整個公司。
現在的公司與之前的公司真的讓你感覺就像兩個公司,生產車間的一切工作都有一定的準則和標準。且不論大小。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準則和標準的前提進行。生產車間的各個部門,各個員工的工作都有了統一標準,現在的工作干起來有條有紊。給以前相比,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結果提升了太多太多。公司的行道上,二人成排,多人成列。食堂里,所有人安安靜靜,規規整整的吃飯,大聲喧嘩,二郎腿亂翹的現象也都成了往日。吃多少打多少,光盤行動。食堂里也再也看不見裝剩菜剩飯的垃圾桶了。公司無論是生產車間還是辦公樓,所有的生產消耗也好,日常辦公消耗也好,小到一把掃把,一張紙,一個螺絲……………。都有了它們使用的“來龍去脈“。有了屬于它們臺賬記錄。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公司的改變,也 改變了公司, 公司從以前的”混亂”步入正軌,這些都是必須的改變,不要以為這些都是無痛癢的小事,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的命運如果離開了準則,不要說它的發展,能否生存都是未知數。所以說,一個公司的準則改變的不僅僅是這個公司的外在形象,更主要的是公司的內涵。而只有這樣,我們和公司才能走的更遠。
公司把準則和標準細節到了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員工,無論老員工,新員工。公司在未來的路上也將繼續不斷完善準則的制定和加強對準則的執行。與準則同行,讓食堂有了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員工用餐有了好的心情,讓公司看起來更加整潔正規,讓公司減少了浪費,減少了消耗,讓員工工作有條不紊………。這么多的好處,我想沒有一個公司和員工會拒絕的。與準則同行,我們始終為伴。
安全實業 孫杉杉